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Created time
Sep 10, 2025 08:30 AM
Last edited time
Sep 10, 2025 10:43 AM
最近在网上忍不住参与一些评论,经验就是不要和任何“不同”的人讨论“哲学”,“三观”,“政治”之类的话题。金刚石一定可以有办法铁杵磨成针,但是思想不一定,一旦桎梏,可能还会自我强化。
心里想着不能任由别人带错误的节奏,但是实在心累的很。果然这些工作就该文科来做,希望文科生能勇于发声,用自己学到的专业逻辑和文字,去维护网络和谐。
回顾社会信息学的规律划分
第零层是真理实在,如果真的存在,那也是“本体的”。 第一层是物理实在,是“本体的”。这是底层,人类的物理存在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第二层是基于物理实在的信息描述,是“自体认识的”。这部分是人类对物理实在的有限感知、归纳和总结。 第三层是基于信息传递的信息描述,是“他体认识的”。这部分是人类对接受信息的有限感知、归纳和总结。
事件年表(粗略)
1930s–1940s(英属巴勒斯坦时期 → 以色列建国前后)
- 1936–1939:巴勒斯坦阿拉伯大起义(Great Arab Revolt) — 英属当局、阿拉伯武装与犹太民兵间长期武装冲突,造成大量死伤并为后续的民族对抗埋下伏笔。Wikipedia
- 1947–1949:分治决议后爆发的群体暴力与 1948 年战争(内战→阿以战争) — 包括阿拉伯民兵与犹太武装之间的攻击、村庄被占与居民流离失所。Deir Yassin(1948-04-09) 是著名事件之一(犹太准军事组织对阿拉伯村庄袭击并造成平民死亡,构成纳克巴背景)。(以色列建国与大规模巴勒斯坦难民潮)。Wikipedia+1
1950s
- 以色列对跨境“报复性突袭 / reprisal operations”(1950s) — 以色列部队/特种队对在约旦、黎巴嫩与埃及境内据点(被指发源自对以色列袭击)实施夜袭,常造成当地巴勒斯坦平民伤亡;代表案 Qibya(1953-10-14)。同一时期,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也有针对以色列的游击与袭扰(fedayeen 从邻国出发的渗透与攻击)。statistics.btselem.org
1956(西奈战争)与 1960s
- Kafr Qasim 屠杀(1956-10-29) — 以色列边境警察对违反宵禁返回村民开火,约 49 名以色列阿拉伯村民死亡(以色列内部审判、定性为犯罪)。statistics.btselem.org
- 1967 年:六日战争 — 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战争后占领西岸与加沙,导致占领期内大量逮捕、冲突与局部致命事件(占领引发长期对抗)。同一时期与之后:巴勒斯坦游击队/菲达伊因从约旦、黎巴嫩、加沙发动突袭、劫持与袭击。Wikipedia
1970s
- 1970–1982:巴勒斯坦武装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活动频繁;以色列跨境报复与入侵行动。
- 1972:慕尼黑奥运会绑架与杀害(Munich massacre) — 黑九月组织(Palestinian Black September,属于巴解组织/分支)在德国奥运村劫持并导致以色列运动员死亡,属政治暴力/恐怖主义案。Wikipedia
- 1978:海岸公路(Coastal Road)屠杀(1978-03-11) — 由巴勒斯坦武装(含 PLO 关联的武装小组)在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巴士与公路)造成以色列大量平民死伤(袭击者之一是 Dalal Mughrabi)。Wikipedia
1982 年与 1980s(黎巴嫩入侵、Sabra & Shatila)
- 1982: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和平为加利利”行动) → 在此背景下发生 Sabra & Shatila(1982-09-16 至 18),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实施大规模屠杀;以色列军队当时在营周边控制地区,后被卡哈南(Kahan)委员会认定承担间接责任(引发以色列高层变动)。同时,巴勒斯坦武装在黎巴嫩对以色列也持续发动袭击。UN OCHA OPTstatistics.btselem.org
1987–1993:第一次起义(First Intifada)
- 1987–1993:First Intifada — 大规模民众抗议、石块与简易武器对抗、以色列军警的镇压、拘捕与致死事件频发。巴勒斯坦方面亦有针对军人与定居者的袭击与骚扰。B’Tselem 开始对个别致死事件逐条记录。statistics.btselem.org
1990s(含定居者恐怖与暗杀)
- 1994-02-25:Ibrahimi / Hebron 屠杀(Baruch Goldstein) — 犹太极端定居者对穆斯林礼拜者开枪,造成 29 人死亡,随后引发以色列与巴方的大规模骚动与反制。statistics.btselem.org
- 1990s 其他:PLO 与以色列间仍有暗杀、特种行动、报复性袭击与定居者暴力,巴勒斯坦方面也有恐怖袭击(汽车炸弹、人质事件、火枪袭击等)。Wikipedia
2000–2005:第二次起义(Al-Aqsa Intifada)与自杀炸弹潮
- 2000–2005:Second Intifada — 期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伊贾德丁、PFLP 等)发动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公交、餐馆、市场、火车站),造成以色列大量平民死伤;以色列进行大规模军事入城、定点打击(暗杀)、封锁、逮捕与摧毁性报复。代表性事件:多起自杀式爆炸(2001–2003 年为高峰)、2002 年杰宁行动(Jenin)等。数据显示双方死伤皆较高,社会与政治影响深远。Congress.govUN OCHA OPT
2005–2014:加沙冲突循环(含火箭袭击与空袭、地面攻势)
- 2005:以色列撤出加沙(单方面撤离) → 加沙武装(后由哈马斯掌控)与以色列关系持续紧张,火箭/迫击炮袭击与以方报复交替发生。UN OCHA OPT
- 2006、2008–2009(Operation Cast Lead)、2012(Pillar of Defense)、2014(Protective Edge):多轮以加冲突。巴勒斯坦(主要是哈马斯及其他武装)向以色列发射火箭与迫击炮,导致以色列平民伤亡与撤离;以色列对加沙实施大规模空袭与局部地面行动,造成大量加沙平民伤亡与基础设施破坏。国际组织多次提出对平民伤害与潜在战争法问题的关切。UN OCHA OPT+1
2015–2019:西岸流血与加沙边界示威
- 2015–2019 年间:西岸出现“零星刺杀/刀刺/汽车冲撞”事件(个人或小团体针对以色列平民/士兵),以色列也进行夜间突袭、逮捕与致命开火;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放火、袭击)亦频发。statistics.btselem.org
- 2018–2019:Great March of Return(大回归游行) — 加沙大量示威者在以色列边境线示威并与以军发生致命冲突,导致数百名巴勒斯坦示威者死亡。以色列方面则强调是应对火箭、骚乱与跨境危险。UN OCHA OPT
2020–2022:持续摩擦、定居点暴力与短期冲突
- 2021-05:耶路撒冷事件升级 → 11 天加沙—以色列交火(火箭与空袭),双方均有伤亡。西岸与东耶路撒冷爆发抗议与警民冲突,出现多起致死事件。UN OCHA OPT
2023-10-07 起(直到 2024–2025 的延续)——重大升级
- 2023-10-07: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突袭(含渗透、屠杀、绑架等) — 造成大量以色列平民与军人死亡与被俘;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大规模且长期的空袭与地面攻势,造成加沙极高的平民死亡与人道危机(联合国与人权组织与双方统计数字差异较大,但伤亡显著)。这轮冲突亦伴随以色列对哈马斯及其在地区的盟友的定点打击。Congress.govUN OCHA OPT
2024–2025 及其间续发事态(包括多次地面推进、局部攻势与地区性行动)
- 2024–2025: 冲突未停止,联合国 OCHA 与 B’Tselem 持续按事件/日期记录双方致死与被毁信息;以方继续进行定点与广域攻势,巴方与加沙武装持续发射火箭与发动袭击(并出现跨国打击与领导人目标击杀)。
说到底,还是昂撒不做人。
国际涉入困境
以色列对联合国的行动展现了极大的不信任和暴力攻击性
1. 口头和外交攻击
以色列政府及其官员频繁且公开地指责主要的联合国机构存在系统性反以色列偏见(Anti-Israel Bias),认为这些机构被敌对成员国操纵,对其采取不公平的标准。
- 主要目标: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以色列多次批评该理事会有一个固定议程项目(Item 7)专门讨论“巴勒斯坦及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的人权状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没有同等的固定议程。以色列认为这是将其单独列出并妖魔化的证明。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当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希伯伦老城和耶路撒冷旧城的决议,将其列为巴勒斯坦世界遗产时,以色列和美国指责该组织“否认犹太历史”、“将政治凌驾于文化之上”。以色列和美国随后退出了该组织。
- 安全理事会:以色列经常批评安理会在一票否决权的保护下,未能充分谴责哈马斯等组织的行动,并对其军事行动做出它认为不公正的决议。
2. 限制工作权限和合作
以色列经常限制国际组织官员和工作人员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加沙和西岸)的行动自由和工作权限。
- 签证拒签和驱逐:以色列曾拒绝或拖延为联合国人权官员、调查员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发放工作签证。例如,2019年,以色列宣布拒绝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合作,并禁止其调查员进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
- 阻碍调查任务:以色列多次拒绝配合国际调查委员会(COIs)和事实调查团的调查,称其从一开始就带有偏见。
3. 针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的行动
UNRWA是冲突中最核心的联合国机构,也是以色列批评和行动的主要焦点。
- 指控与资金扣留:以色列长期指控UNRWA的学校课程中包含反以色列和反犹内容,并指控其工作人员与哈马斯等武装组织有关联。
- 2024年1月的严重升级:以色列指控12名UNRWA员工参与了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此举导致包括美国、德国在内的主要捐助国暂停向UNRWA提供约4.5亿美元的资金,使该机构面临严重的财政和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解雇了涉案员工并启动了调查,但以色列尚未公开提供证据支持其全部指控。
- 长期目标:许多分析认为,以色列的最终目标是解散UNRWA,并将巴勒斯坦难民的服务责任移交给其他联合国机构,从而在法律和政治上削弱“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及其“回归权”的主张。
4. 对联合国设施和人员的物理攻击与伤害
这是最严重的指控,主要发生在军事冲突期间。以色列国防军多次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击中联合国设施(主要是UNRWA的学校、诊所和仓库),造成大量寻求庇护的平民和联合国工作人员伤亡。
部分重大事件列表:
- 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色列空袭击中联合国在黎巴嫩南部的观察站,造成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来自中国、奥地利、加拿大和芬兰)死亡。联合国时任秘书长科菲·安南称其为“显然蓄意的攻击”,以色列对此表示遗憾并展开调查,称是错误识别所致。
- 2008-2009年加沙战争(铸铅行动):以色列炮击击中加沙城的UNRWA学校(al-Fakhura学校),当时校内收容了数百名流离失所者,造成约40人死亡。以色列称其部队是遭到来自学校附近的迫击炮攻击后还击。
- 2014年加沙战争(护刃行动):共有7所UNRWA学校在以色列的炮击和空袭中被击中,这些学校当时被用作紧急避难所。最严重的一次在贾巴利亚难民营的学校,造成15至20人死亡。以色列同样声称武装分子在学校附近或内部活动,并使用了“警告射击”等程序。
- 2023-2024年加沙战争:
- 伤亡:据联合国报告,截至2024年初,已有超过150名UNRWA工作人员在加沙丧生,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在单一冲突中工作人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 设施破坏: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摧毁或严重损坏了大量UNRWA设施,包括学校、健康中心、仓库和办事处。联合国报告称,其在该地带的大部分设施都已受损。
- 指控:以色列军方多次要求UNRWA evacuate(撤离)其设施,但仍对这些已标注坐标、被视为受国际法保护的地点进行了打击。以色列坚称哈马斯将这些设施用于军事目的(如储存武器、指挥中心、隧道入口),并出示了一些证据,但联合国方面呼吁进行独立调查。
此外其他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行动也受阻
1. 无国界医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
- 物理设施遭攻击:在过去的加沙冲突中,MSF支持的诊所、医疗设施及其工作人员多次成为攻击目标。
- 2014年:MSF报告其在一所治疗创伤的诊所附近遭到袭击。
- 2021年:加沙一栋设有MSF办公室的大楼遭到空袭摧毁。
- 2023-2024年冲突:MSF多次报告其工作人员、医疗设施和庇护所成为攻击目标。例如,2024年2月,MSF称以色列坦克向其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一个避难所开火,造成两名家庭成员死亡。
- 指控:MSF多次公开谴责对其设施的袭击,强调其已多次向冲突各方通报其GPS坐标,但仍在军事行动中受损,称这些攻击“令人费解且不可接受”。
2. 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WCK)
- 2024年4月1日空袭事件:这是最引人注目和引发全球愤怒的近期事件。
- 事件:以色列无人机在加沙地带对WCK的一个三辆车组成的援助车队发动了多次精准空袭,造成7名工作人员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巴勒斯坦司机和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波兰国籍及一名拥有美加双重国籍的志愿者。
- 以色列回应:以军承认发动了袭击,称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由于“错误识别”和“程序违反”所致,并解除了两名军官的职务。
- 国际反应:该事件引发了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以色列最亲密盟友的强烈谴责。多家人道组织随后暂停了在加沙的运作,理由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一事件被广泛视为系统性问题的缩影,即以色列军方未能区分军事目标和人道主义工作者。
3. 乐施会(Oxfam)、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等
- 工作限制与签证问题:这些大型国际NGO长期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开展工作。它们经常报告:
- 工作人员的工作签证和入境许可被拒绝或延迟,阻碍了国际专家的进入。
- 援助物资的运输受到严格限制和漫长检查的困扰。
- 活动受到监控和限制,有时会被指控其工作人员与当地武装分子有联系,但很少提供公开证据。
4. 巴勒斯坦人权组织(如“六君子”案)
- 2021年10月:以色列国防部将六家著名的巴勒斯坦人权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其中包括:
-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附属组织。
- Addameer(关注囚犯权利)
- Al-Haq(历史最悠久的巴勒斯坦人权组织)
- Defens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 - Palestine(专注于儿童权利)
- 指控与影响:以色列声称这些组织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和掩护。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联合国人权专家、欧盟以及包括大赦国际和人权观察在内的国际人权组织的强烈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以色列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此举是为了扼杀对人权侵犯行为的记录和批评。一些这些组织的国际捐助方随后暂停了资金,对其运作造成了严重打击。
以色列强大之后,昂犹一起不做人
国家立场
王毅:

汪文斌:
我们已经多次介绍了中方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我愿借此机会重申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出路在于恢复和谈,落实两国方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通过政治方式实现,全面妥善解决,使各方合理关切得到保障。
其他报道:
中方谴责以色列:立即停止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消息,6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中东局势紧急公开会上发言,表示中方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巴以冲突:历史根源和文明困境

世界周刊丨巴以“冲击波”的背后是什么?
本周,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纽约时报》称,此次的巴以冲突已经成为2005年“巴勒斯坦大起义”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爆发的最严重的一场冲突。
反对以色列人道主义暴行,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全盘接受哈马斯的错误行为。
在谴责哈马斯过激行为的同时,要注意在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在132个席位中赢得 74 席,超过法塔赫。选民投票涵盖西岸和加沙地区。
看待问题要全面理解历史渊源。要知道冲突不是从2023年10月7日才开始的。
看完年表和上面的讨论,就可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我国为什么要强调恢复和谈,两国方案,政治解决。
下面列一个春秋笔法
www.toutiao.com
现在是个人就可以写文上新媒体,不是所有的媒体都代表权威,都代表正确。
莫名其妙的傲慢
为了探究原因,避开可能的水军和机器人,挑选了几个点开仍然在更新日常的抖音账号,进行友好询问。
为了能私信讨论,我还关注了这个ta。不过ta除了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应。



我其实非常好奇,ta为什么可以觉得自己是站的高高的那个,俯视他人觉得“这个民族需要启智”?
ta到底读了多少书,可以这么自满的认为别人没有读过书?
ta为什么觉得ta支持的以色列就是文明呢?所谓的文明就可以随意践踏其他国家的主权吗?
可惜,ta并不在乎这些问题。
于是我非常好奇,这样的ta,逻辑在哪儿呢?
也许,很多人说话,并不依赖逻辑。
如前所述,基于社会信息学,第三规律的得出并不一定要依赖“实在”,也缺乏充足的检验方式,得出结论也可以不依赖“逻辑”。
网友不回应 1

这位网友并不继续回复,无法知道原因。

网友不回应 2





这位网友也选择沉默不回应。



交流绝境
我曾经问过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朋友,如何看以色列信仰和行为。
“以色列做错事不代表信仰有问题,正好证明世界上仍然存在罪人,世界需要上帝的拯救。”
用逻辑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仍然有深深的虚妄感。
我又想到了抖音上的“橘子海”同学劝解她妈妈的事情。
参考
www.douyin.com![www.douyin.com]()
www.douyin.com
亲生女儿都无法说服自己的母亲摆脱所谓主播的洗脑,可笑又无力。
年少时不理解政治为什么那么残酷,现在知道,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
至于我在油管上和一些台湾省蟾蜍的评论交流,更是让我感受到交流的绝境。
什么月薪三千,什么社保,什么二百斤,什么简体繁体,茫茫多的争吵。说句不好听的,还不如和日本人讨论日本战败反省不够的时候,日本人看事实讲道理、听劝友好。
累了只想赶紧梧桐,炸了这些又蠢又坏又傲慢的人吧
我又写累了。
欢迎您在底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
- 作者:猫酣 | Mioz
- 链接:https://www.mioz.life/%E6%8B%BE%E7%A2%8E/20250910a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